在校园里、地铁里、商场旁,人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景象:年轻人的包包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小玩偶、徽章,或者是设计独特的耳机包、零钱袋。
这些随步伐而晃动的小挂件,有个统一的名字:包挂。它们或可爱,或温馨,或充满童真。这些包挂,彰显着年轻人的个性,它们不仅是装饰品,更是年轻人自我表达的情感依托,体现着年轻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他们所崇尚的消费趋势。
如果你问一个年轻人,为何要挂一个包挂,可能他们多数会回复“因为可爱”,或者说没有理由,只是想让喜欢的事物一直在身边。从更深层次来看,对包挂的轻快态度背后其实藏着年轻人内心更真实的一面,即用毛茸茸的触感、可爱萌化的形象来承载小小的确定感。
在社交媒体时代,表情包是传递情绪最为直观的符号。现实中,包挂就像是一个个可触可感的实体表情包,它们是可爱事物更是情绪外挂,是使用者内心情绪的外在投射。
无论是在早高峰人潮汹涌的地铁里,还是社恐人士独自面对陌生的社交场合,那些可爱的装饰品就好像是一个搭子,与它的主人共同对抗现实压力、迎接工作挑战。小小包挂所带来的情绪价值,成了成年人在流动社会自建的情感支点,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的情感世界。
包挂也是这一代年轻人无声的社交密码,不必开口,无需语言和动作,就能直观地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独特身份和兴趣爱好。包挂就是一张别具一格的身份名片。看到背包后面的玉桂狗,内心一句:“哦,原来你也喜欢三丽鸥家族”。看到背包上的胡萝卜“卜卜”相视一笑:“原来你也喜欢五月天的歌。”这种无声的社交策略,在当下的原子化社会显得尤为重要。
当线下社交变得谨慎,包挂就构成了兴趣符号。有着同样兴趣的人看到符号的一刻,心照不宣地产生了圈层认同。当包挂被认出来的时候,包挂的主人也会产生“有人懂我”“我被看到了”的归属感。当背包成为一个鲜明的“个人简介”,这种以包挂作为兴趣符号的社交,极大地降低了社交试探的心理成本。
此外,相关产业链的完善赋予了包挂这一装饰品的更多可能。《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(2024)》显示,预计到2026年,中国潮玩产业总价值将攀升至1101亿元,年均增速超过20%。供给端的灵活供应,让个性化定制的包挂产品得以快速投放市场,年轻人的情感消费需求可以及时得到市场的响应与满足。
在现实的空隙间,年轻人用包挂来装点与表达。一个个摇曳的包挂,构建起了背包边缘的小小世界。包挂让年轻人把意义安放在触手可及的方寸之间,传达出他们对世界的态度与心境:既保持个性,又渴望连接;既保留天真,又享受自由。就像是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:“你问我为什么带包挂?那是小小的自我呀。”
来源:光明日报